close

 

陰陽師的圖像


「所謂咒,簡單來說就是束縛。」
「世界上最短的咒正是『名』。」
「名稱正是束縛事物本質的一種東西。」
〈有鬼盜走「玄象」琵琶〉中,漢多太因為客死異鄉而死不瞑目,思念妻子而盜走玄象,最後卻被晴明施咒附身在琵琶之上;呈現人與萬物之間相互牽絆。
「世界上沒有比溫柔話語更有效的咒了。如果對方是女人,應該更有效….」真是令人拍案叫絕,父母對子女不也是這樣嗎?!

因為抄寫<般若經>時不小心滴墨弄髒了一個字,〈梔子花之女〉化為妖物。晴明脫口「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」,一切只是男子的六根未淨,才會心生幻想。

「咒的本質取決於當事人…在接受咒術的那個人身上..」;因為妻兒被殺而意圖報復的水獺〈黑川主〉化身成男子, 卻因此與仇人孫女交合產子。
「同樣用『金錢』這個咒去束縛別人,有些人願意,有些人卻不願。而不願接受金錢束縛的人,有時卻難躲『戀愛』這個咒的束縛。」

孩子因為殺害〈蟾蜍〉而發高燒,痛苦呻吟過世;父母也因蟾蜍被誤會殺害,因此作祟於應天門。看完這篇真的不知道該說是可憐天下父母心,還是應該要教導孩子愛惜生命!

在訪妻婚盛行的平安時代,男生都是通婚於女子家中;男子同時有很多的交往對象或妻子,也因此被棄的女子常會下咒詛咒男子或情敵,如果沒有陰陽師從中調解,我想上朝人數應該是創新低吧!

〈鬼戀闕紀行〉就是典型的一篇,昔日的太子、今日的天皇在十五年的一夜情後,承諾會來迎接對方;女子經歷漫長的等待,在死後想要直奔皇宮帶走情人,卻大鬧平安京,甚至殺人;最後在晴明的調解下,女子心甘情願的死去了。其實「咒也是心中對於感情的執著」,女子要的應該也只是一個薄倖的解釋、一個遲來的道歉,可恨的雖然是那個離去的人,但死去的人卻也不是全然無辜的。

「會枯萎,才是真正的花。不枯萎的花,已經不能算是花了。」吃了人魚肉而永遠長生不老的〈白比丘尼〉,因為無法老去的歲月而需要每三十年驅除一次「禍蛇」。長生不老本是人們所企求的,但是伴隨著不會老去的生命,卻是身邊所有的人事物都會離去;「人,還是總有一天會死比較好吧。」

書中雖然以妖魔鬼怪做為情節來鋪張,但卻不強調迷信,而是探討、理解相互之間的關係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邀月曼睩 的頭像
    邀月曼睩

    邀月曼睩

    邀月曼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